金門民俗植物--故事傳說篇
狗不吃芋頭、貓不吃豆子
撰稿:陳西村
繪圖:陳曉芳
在咱的故鄉「金門」這個所在,每當有人婚喪喜慶的時侯,常常會出一道菜叫做「排骨芋」,是一道非常道地的家鄉名菜。近幾年來隨著戰地政務解除,開放觀光以後,又出了一道名菜叫「芋斷絲連」,就是將芋頭炸過之後,再在上面淋一些熱過之麥芽糖,當您夾起芋頭後因麥芽糖很容易泠卻而成一長絲與盆中之食物連結糾纏在一起,如蓮藕雖已切斷後牽絲糾纏不清,觀光客吃過之後無不讚不絕口,尤其是小金門的「檳榔芋」更是嚇嚇有名,吃起來又香又酥,雖然好吃,但是偏偏有人說什麼就是不吃芋頭,此時有人就會說:「你是不是肖狗的,那無,那也不呷芋」,人講「狗不吃芋」,那狗吃什麼呢,當然是吃大便,後來竟被演變成一句消遣他人話,這到底是怎麼一回事呢?吃不吃芋頭,跟狗有什麼關係,有何牽連呢?而另有一句話說;「貓不吃豆」,吃不吃豆子,又跟貓有什麼關係呢?
說來那可就話長,這個世界上有一種動物叫做「老虎」,它非常兇猛,並且很會展虎威,會吃人,所以人見人怕,當牠捕捉到動物在吃時侯,常常弄得到處都是血肉橫飛,一蹋糊塗,而我們都知道這野生動物的鼻子又特別靈敏,遠遠就可以聞到血腥的氣味而不敢再靠近,否則變成老虎口下亡魂那多冤啊?常常是三十六計走為上策,偏偏這老虎又特別懶,喜歡「守株待兔」,因此老虎常常是有一噸沒一噸的,真是傷腦筋;這個世界上有另一種動物叫做「貓」,它個性非常溫訓,常伊偎在人的身上,討人喜歡,但也常常被欺負,這貓捉老鼠的功夫非常了得,而且有收血的專長,因此當捉到老鼠時,會從頭先吃,並把老鼠的血吸光後再慢慢的享用,吃得是乾乾淨淨,一點痕跡也看不到,所以常有吃不完的老鼠肉。但你知道嗎?這貓原來是不會展虎威的,後來為什麼會呢?只是架勢不足而已。這世界上還有一種動物叫做「狗」,這狗對人非常的忠心,可是有卡倒楣,人講:「人若在衰,種莆就會生菜瓜」,無緣無故被老虎捉去當公親,差一點連命都沒有了。對了,當你看到公狗小便時常常必須抬起一隻腳,這又是為什麼呢?
經過此一事件之後,狗由於被老虎咬掉一隻腳,變成殘障者,有一天在半路上碰到八仙之一的鐵拐李,由於鐵拐李本身是跛腳,非常同情牠,因此用紙糊(一說用土做)一隻腳送給他,也由於是用紙糊(土做)的,故每次狗小便為了怕將腳弄濕溶壞掉,所以從此狗小便勢必抬起一隻腳來。另由於狗認為左腳是紙糊(土做),人的左腳應該也是,故咬人時絕不咬左腳(人講狗不咬左腳),也因此下次如碰到惡狗要咬你時,趕快把左腳伸出去給牠咬,可能會沒事哦?(不過,萬一被咬,後果自負)。
這個時侯您是否常會發現有另一件事,那就是狗看貓好似很不爽,真是冤家娘債,常常動不動就找貓的碴,害得貓每次見到狗就沒命的跑,好似欠狗什麼的,或許是貓害狗莫明其妙被老虎咬掉一條腿吧,您說呢?再就是您是否聽過:「狗拿耗子,多管閒事」,這狗為什麼那麼喜歡捉耗子呢?依本人想了又想,這一樣是狗看貓很不爽,有事沒事捉捉老鼠,搶搶貓的飯碗,讓貓無事可做,是想如果家裡的狗又會看門又會捉老鼠,那還需要養貓做什麼,家了米的,你說是不是?